华为昔有一产品线,名叫荣耀。2013年,该系列独立成军,至今已有四年。在这四年里,众多传统手机厂商纷纷投身互联网转型,但多数未能成功。唯独荣耀,在互联网领域开拓出了一片新局面。
独立发展开端
2013年12月,荣耀开始了独自运营。那时,众多传统手机品牌正努力向互联网品牌转型,如IUNI和nibiru,但多数都以失败收场。荣耀作为华为互联网转型的一个试点项目,在华为内部受到了从高层到基层的极大关注,并且一开始就占据了很好的发展起点。
营销决策优势
华为员工向凤凰网科技透露,荣耀在市场销售决策上行动迅速,一旦看中合适项目,便立刻作出决定。相较之下,华为正规军需经历复杂的审批手续。这种决策机制的差异,让荣耀能更快地抓住市场机会,从而在竞争中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。
冲击小米市场
2015年,网络销售领域迎来了最高点。荣耀品牌的迅猛崛起给小米施加了不小的压力。尽管小米在国内市场依然占据首位,但这却是它首次没有达成年初设定的目标。在这一年中,荣耀对小米的挑战非常明显,这也使得线上手机市场的竞争格局发生了转变。
注重产品品质
2015年4月,在GIMC大会上,赵明指出品质是荣耀的标志。同年5月,荣耀在深圳销毁了17307台正常工作的手机,这些手机中包括了一些热门产品,总价值接近2000万元。荣耀对品质的极致追求,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。
应对市场变化
2016年,市场整体下滑,但荣耀却坚持自主发展,持续进步。到了2017年春节过后,赵明提出手机互联网竞争迈入新阶段的看法,并督促荣耀加快发展速度。不过,那时华为手机业务更看重销量,利润并未随之同步提升。余承东则明确表示,2017年应将利润作为主要目标,致力于生产高品质的手机。
发力国际市场
国内市场销量逼近5000万台,这一数字占据了市场份额的十分之一以上。为了保持快速的增长势头,我们必须进军国际市场。赵明在发布会上公开表示,有志于在未来三年内跻身全球前五。实际上,荣耀自创立之初便着手布局海外市场,早在2014年便已拓展至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。今年六月,赵明宣布启动海外独立运营,并实施轻资产营销策略,旨在加速海外市场的扩张。
你觉得荣耀能否准时进入全球前五?若你觉得这篇文章有参考价值,别忘了点赞和分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