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斯克的愿景与期待
马斯克创建了Neuralink公司,自2016年起便专注于脑机接口技术的研究。他深信,脑机接口的终极目标并非仅是恢复残疾人的功能,更是要让人类具备超乎常人的能力。试想,未来人们或许能够仅凭思维操控电脑、手机乃至汽车,即便语言能力受损,也能与外界顺畅交流。2024年1月来临,马斯克在这项技术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。随后,他宣布成功实施了将脑机接口设备植入人体的大手术。这款设备被称作“心灵感应”。
赋予超能力前景
马斯克说,这项技术有望给很多人带来新的希望。他展望了未来,那时人们只需动动脑筋,就能操控特斯拉的Optimus人形机器人。即便是在无法说话的情况下,人们也能借助蓝牙技术,与机器人实现心灵感应般的交流与操作。脑机接口的运用将大大增强人类的能力,使得那些身体受限的人有可能再次获得广泛的自由。这一现象充分展现了科技在改变生活方面的神奇魔力。
技术改进策略
为了应对实际问题,Neuralink推出了创新的手术方法。他们细致地处理头骨表面,旨在减少植入物脱落的风险,同时缩小植入物底部的空隙。另外,公司正致力于研发新型设备,该设备能精确标定植入线路的位置,并在不进行大幅调整的情况下,将数据传输的带宽提高至原来的两倍。这些举措使技术更加稳固高效,进而为脑机接口的广泛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中国政策驱动
我国政策对脑机接口的发展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。自2016年起,我国实施了“中国脑计划”,旨在15年内使我国在脑科学、脑病治疗和类脑智能设备等三大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。到2024年1月底,工信部等七个部门联合发布了指导意见,将脑机接口列为十大创新示范产品之一。这些政策对我国脑机接口领域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,并且明确标示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。
国内实践成果
马斯克公布了关于脑机接口人体移植的首个消息。同一天,清华大学和宣武医院的研究团队也宣布,他们已经成功进行了首次无线微创脑机接口的临床实验。该实验经过多轮审查和注册,于2023年在两家知名医院为脊髓损伤患者实施了植入设备。这项成果与Neuralink的技术有所不同,但经过长期动物实验的精心研发,它显现出了明显的优点。它不会损害神经组织,而且采用了近场无线供电技术,无需在体内安装电池。
技术对比思考
Neuralink的脑机接口和我国的NEO脑机接口各有所长。Neuralink的设备在数据传输上预期将实现翻倍提升,并且更倾向于与日常生活相融合,旨在增强人类能力。相比之下,我国的技术在安全性和非侵入性方面表现更突出,更适合特定用户群体。尽管两者各有千秋,但它们共同追求的目标是让人类与机器更加紧密地结合。那么,你认为未来脑机接口技术将在哪些领域最先得到广泛应用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