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新能源客车全球领先成就
我国新能源客车发展势头迅猛。2016年,国内新能源客车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,产品远销全球30余国和地区,实现了产品、技术、标准及服务的全面国际化。与此同时,欧洲和日本的主流燃油大巴生产商才刚开始研发纯电动大巴,或正准备进行道路测试。相较之下,我国公交行业已全面进入电动化阶段,这样的成就令人自豪。
体制推动的重要作用
体制对公交电动化的推进作用显著。公交车行驶路线固定,充电相对便利,而且我国大部分公交系统为国有企业,政府在此领域拥有较大的影响力。尽管公交排放量较大且补贴成本高,但得益于体制优势,政府能够有效促进公交电动化的发展,成为新能源客车行业的重要推动者。
国家电网应成重要力量
提议将领导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部门数量从四个扩充至五个,新增的部门为国家电网。该机构在新能源客车的推进中持续贡献力量。比如,美国能源部提出了350伏的高压充电规范,欧洲则由大众集团引领,依据这一标准构建了高速充电网络。一个高效的充电网络离不开电网的支撑,这也进一步突显了国家电网在其中的关键作用。
合资车企的充电布局
近期,一家知名合资车企计划与我们合作建设充电站。尽管充电站盈利不易,但该车企坚定地以高速充电为发展方向。预计2018年,它们将推出纯电动车型,并采用高压充电技术。许多欧洲车企也采取了类似策略,尽管目前没有纯电动车型,但它们已经开始布局。从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,它们计划投产,这显示出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。
电池技术创新成果
宁德时代等企业在电池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。比如,宁德时代研发出了可在10至15分钟内快速充电的电池,这一设计主要针对运营、租赁和物流领域。微宏科技同样表现不俗,其电池已装备在超过15000辆公交车上,其中超过1000辆位于欧洲。这些成果有力地促进了新能源客车的发展。
燃料电池客车产业化
今年初,补贴政策出台,尽管燃料电池和纯电动大巴在初期略逊一筹,但进展喜人。我们为福田制造了60辆燃料电池客车,现已投入示范运营。国内此类车辆数量正逐渐上升,预计到2017年,将有60至100辆正式步入产业化。此外,运营端补贴也在助力,前景值得看好。
大家对咱们国家新能源客车的全球拓展面临的最大难题有何看法?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意见。觉得这篇文章写得不错的话,别忘了点赞和转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