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密资产市场属于数字经济体系的新成员。它既有创新的机遇,又可能引发新的金融风险。关键在于如何在创新与风险之间找到平衡。
加密资产市场概述
近年来,加密资产作为一个新的概念逐渐兴起。它的内涵和外延尚未统一,常与数字资产、数字货币等概念被错用。中国社科院的研究机构发布的蓝皮书把加密资产界定为“无资产支持的数字资产加上稳定币”。这类加密资产脱离了实体经济活动,主要用于交易和投机,并且已逐渐发展成一个不同的市场。
市场参与者情况
加密资产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有 5 类。其一为加密资产托管钱包以及托管机构;其二是交易所、银行和基金;其三是信息中介和安全审计机构。在这些专业化机构当中,有相当大的比例的活动是在区块链之外进行的。由于众多参与者的存在,使得加密资产市场变得更加复杂且多样。
创新与风险共生
加密资产市场带来了创新方面的影响,同时也引发了新的金融方面的风险。它具备高杠杆的特性,也具备流动性以及期限转化等特性,并且存在监管缺失的状况。这些因素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。例如,有部分投资加密资产的散户,他们在对加密资产的高风险不了解的情况下,就盲目进行投入,最终导致血本无归。
风险传导机制
加密资产市场的风险可通过多种途径传导至主流金融市场。比如通过资产组合渠道,也通过价值层面渠道以及信心传导渠道等。若加密资产市场出现大幅波动,就很可能会影响传统金融市场的稳定。像 2022 年,某一加密货币出现暴跌,引发了金融市场的一些恐慌情绪。
国内监管现状
我国的加密数字资产正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。目前,对其使用和交易有非常严格的限制。然而,在数字经济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中,我国必须重点关注其市场的发展状况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,并且要留意国际监管的动态变化与演进。
海外监管动态
美国方面,用户在使用加密资产以及交易平台时,常常会因为信息不对称而遭遇欺诈、盗窃等状况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主要担负监管职责,它们的监管范围既涵盖中心化平台,也对去中心化活动加以关注。欧盟在 2020 年 9 月推出了《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》,对发行和运营的方式等方面进行重点监管,要求发行方将相关信息进行公开披露。
大家觉得我国未来针对加密资产市场的监管将会往何种方向发展?若你认为这篇文章有价值,就点个赞,并且把它分享给身边对加密资产市场感兴趣的朋友。